高血压中医诊疗思路探索
更新时间:2018-04-10 点击次数:886次目前,降压药物种类繁多,其中CCB、ACEI、ARB、B受体阻滞剂、利尿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虽可有效的控制血压,但由于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和联合用药,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,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满意度均不甚理想。因此探讨如何更好的控制血压,仍然是医学一个重要课题,而中医药学在其中贡献日益明显。高血压病属“眩晕、头痛”等中医病证范畴,临床研究显示,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,不仅可以降低血压、缓解症状,还可调节血脂及保护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,同时减少西药的用量。在诊疗中,“辨证论治”是中医的特色,依据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。如沈绍功教授倡导“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”,它实现中医辨证的实用化。疗效评价疗效主要从降压和症状改善等方面评价,其中降压疗效标准参照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》制定。显效: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,并达到正常范围;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;有效: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,但已达到正常范围;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~19mmHg,但未达到正常范围;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;须具备其中一项;无效:未达上述要求者。宣传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高血压病基础医药知识教育,坚持规律服药;鼓励患者自我血压监测;积极运动减轻体重;戒烟限酒;合理膳食,控制食盐、脂类和糖类的摄入等。总结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控制血压水平,更在于降低心、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这与传统中医理论特别强调整体观念、综合辨证、多环节调节的理念相吻合。目前,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日益为人们所重视,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,减少并发症,同时保护心、脑、肾等重要靶器而有*的优势。但由于高血压在中医辨证方面仍未确立统一标准,治疗方法多样灵活,故中医诊疗的临床路径尚未统一,仍需不断的探究与改进。